忠 诚     担 当
      勤 政     廉 洁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迎接党的二十大 走近新乡师德先进群体

发布时间:2022-09-14     责任编辑:冯炯      来源:人事党支部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因此,合格的老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老师更像是学生的镜子,要想教好学生,就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要让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自己行为世范的底色。

新乡师德先进群体的12位老师,来自新乡不同县区、高校,教授不同科目,所在学段也不尽相同,但近半个月来,记者查阅资料、采访他们、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事迹,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


篇一.道德情操:行为世范的底色

【走近新乡师德先进群体】


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他们在教书育人中彰显道德之美。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学生对于教师不仅是听其言,更是观其行。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

在获嘉县第一中学任教的王清香,一直是同事和学生眼中的榜样。1987年,王清香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获嘉一中,成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工作,王清香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她的教学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不幸的是,1998年,王清香的丈夫患上了重病,而她当时担任着高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她不忍心丢下自己的学生,只好边上课边照顾丈夫。为了及时抓到药,她数次下晚自习后独自摸黑骑车几十里去取药。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但最终,年仅32岁的丈夫还是离开了她。办完丧事的第二天,同事们却意外地在学校见到了王清香。采访时提起那段经历,王清香说:“那时候没想别的,只是觉得不能耽误孩子们的课。”语调虽然不高,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来自新乡市第一中学的王三朝同样是一名数学老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和安阳乔朝霞、开封王南两位老师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号召,主动请缨,义务辅导感染新冠肺炎的武汉初三女生欣欣的学习和心理。他们设计了专门的课程,制作了100多个专属课件和每日复习计划、笔记等,帮助欣欣应战中考,成为欣欣远在河南的知心老师。“学生成人是最重要的,让欣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辅导欣欣最大的愿望。”采访时,王三朝表示,欣欣有自己的人生路,如果欣欣需要帮助,他一定会再次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

提起河南科技学院的茹振钢教授,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有名的小麦育种专家,同时也是全国模范教师。他始终认为,三尺讲台承载着的是薪火相传的道德与责任。

茹振钢曾将富裕起来的群众和种子企业赠送给他的两辆汽车送给学校;为鼓励团队献身育种事业,他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部分奖金拿出来,用于奖励整个团队;他还从学校给他的奖金中拿出130万元,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来奖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采访中,茹振钢告诉记者:“身为教师,就要做到从不为钱而来、不为利而往,要把教育工作当作纯粹的事业来干。”

作为河南师范大学教师的王彩琴,三十年如一日,始终秉持教师教育初心,为河南的基础教育奔走。她创建教师发展学校,坚持与发展学校的师生进行课堂互动,提供教学科研课题的指导。她重视师范生的职前教育设计,用“Who am I?”课前演讲的仪式感和带入感引领学生用心解读“何谓师范(教育)、为何(选择)师范、如何(从事)师范”。“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王老师是我们全校教师和师范专业学生学习的典范与榜样。”河南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罗红艳这样评价王彩琴。

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最终达成向善的教育目标。新乡师德先进群体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可称之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好老师。

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他们在坚守底线中展示美好情操。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郭文艳意识到乡村不仅要有专业的教师,更要有优秀的家长。多年来,她坚守乡村、献身教育。为了更好地改变家长的思想意识,郭文艳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乡村社区大学,形成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数十年来,郭文艳带领幼教团队,坚守山区幼儿教育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她始终守心克己,以身示范,终将社区大学变成了周边村民的精神家园。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说郭文艳用自己的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那么两度援疆的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余国庆,则展现出了河南援疆教师的高尚情操。

从2012年到2017年,再从2020年至今,两度援疆的余国庆已经在哈密坚守了8年。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工作中的余国庆从不提任何条件,只是一门心思地扑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学校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在哈密待了8年,余国庆说,他已经把哈密当成了第二故乡。他告诉记者,援疆工作就是要守得住寂寞,这样才能教好新疆的学生。

在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的实训室里,师生经常能发现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忙碌身影。他是张宝,一个带领学生获得众多大奖的“严师”。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宝说,要想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本领,他必须严于要求。在实训室里,不管是管理方式还是制定的细则规范,他都是按照实际的工作环境来的。张宝辅导训练时的状态,眼里只有学生、机器和操作要点。学生则人手一个作业本,认真记录,操作中更是把脖子伸得很长,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张宝老师本身是一个很自律的人,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会先做到,我们都很佩服他。”接受采访时,张宝曾经的学生刘伟增说。如今,已到不惑之年的张宝,还多次带头参加全国全省的教师比赛,以身垂范,带领团队共同成长进步。

崎岖的小道是张锦文最常走的路

在辉县市的太行深山里,工作44年的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校长张锦文,前25年他在拍石头乡寨洼小学。那时候山区经济落后,很多家庭不想让孩子上学,想让他们赶紧工作挣钱。为了改变这种思想,张锦文利用节假日翻山越岭到学生家里走访,25年间硬是没有让一位学生辍学。后来到中心小学任教后,张锦文更是以校为家,坚持每天学习一个小时不动摇,和年轻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技巧,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提高自己的机会。

“师垂典则,范示群伦”,良好的情操是成长为一个好老师的先决条件。新乡师德先进群体引发关注,正是因为他们严以律己的性格、为人师表的操守,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执着于教书育人,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把根扎在三尺讲台。

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他们在终身学习中培养有德之才。

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教师任明杰是附近十里八乡的“明星”教师,2014年他考上特岗教师,来到了离家100多公里的大辛庄小学。入职后,面对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简陋的办学条件,他乐观面对。他将村里的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放学后免费为其辅导。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任明杰深知自己与老教师相比,阅历不足,经验不足。为了提升自己,任明杰不断通过读书看报,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正是每月数十万字的阅读量和数万字的读书笔记与反思,给予了我智慧,让我快速成长,让我和学生更亲,让我和家长更近。”任明杰说道。

河南师范大学的刘安娜同样也是一位“明星”教师。在河南师大,她长年稳居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之列。从教多年,刘安娜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教学的思考和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即使是同头课,她也力求每节课都有独特的风貌。所以,常出现学生追随她的课堂反复听同一门课,甚至有不少学生从大一追听到大四。“教师育人,非一课之功,乃终身之事,老师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刘安娜始终坚持的。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技能大奖获得者、河南省技术能手……这些重量级称号的得主是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先生。从高考落榜到现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院校教师,刘先生秉承的是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

因为还担任着学校各项技能大赛的“教练”,刘先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里的知识,还要应对赛事中出现的新赛项、新软件。他经过不知多少个日夜的摸索,带领团队逐步探索出了“梯队建设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千小时、辗转多地的“魔鬼”训练,打造出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团队。“学无止境,我们身为职业院校教师,更应该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扎进教室,扎进实训室,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培养‘大国工匠’的后备力量。”刘先生说。

新乡县大召营中学教师张峰,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本是体育教师的她,在2004年成为班主任后,看到自己班级英语成绩较差,向校长主动要求担任英语老师。从体育到英语,跨度很大,但是张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同事和学生的认可,也收获了大家的赞誉。与此同时,张峰还利用节假日义务辅导学生500多名,致力改造“双困生”。她还用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十几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采访时,张峰对记者说:“说实话,我不知道我会影响谁、改变谁,我只知道,我应该做好自己能做到的。”

是啊,就像张峰说的,他们所做的只是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全部技能都教给学生。同时,这些老师,也用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影响着每一个教过的孩子。他们安于清苦生活而不失理想,立于困境而不失追求,在行为世范的底色上,为学生铸就圆梦基石;他们以“要成才,先成人”为指引,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原载于《教育时报》4月8日四版)

篇二.理想信念:师德闪耀的光源

【走近新乡师德先进群体】

他们坚守理想、践行初心,用执着与坚持在平凡之中铸就伟大。

王彩琴有一个“梦”——要为家乡做事,为河南培养好老师。为了这个教育理想,身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的她往返于高校课堂与基础教育一线,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她的这个“梦”要从1982年说起,复读了一年的王彩琴于1983年顺利被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录取。毕业时,她去给恩师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回河南,找到一所师范大学,播种我的中原基础教育梦。”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7年6月,她揣着乡愁,背上行囊,投身牧野湖畔的河南师范大学。从教3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国27个省和河南的80多个县(市、区),影响了无数中小学教师。她始终致力于“职前—入职—在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创建了“省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衔接论坛”,在全省创建8所“中小学教师发展学校”,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英语教师,并为数十万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同为河南师范大学教师的刘安娜,自幼便立下从教志愿,受到儿时一位语文教师的影响,她认定自己就是要做语文老师的。从教十余载,“教书育人,非一课之功,乃终身之事”是刘安娜始终坚持的信念。她的课堂从不以点名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出勤率,自如潇洒的执教风格、鲜活丰富的课程,常使她的课堂“拥挤不堪”……在培养高质量中小学语文教师上,她倾尽自己的精力与智慧。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河南师范大学校训,也在影响着获嘉县第一中学教师王清香。她站上工作岗位已经整整30年,不管自己生病还是丈夫去世这样的家庭变故,在理想信念的支撑下,她从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堂课。她教给学生知识,更以女性独有的细心和母爱去关心爱护学生。她告诉记者,如果说自己做出了那么一点成绩的话,这全都应该源于“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初心。

在新乡县大召营中学担任班主任的张峰,毕业时就有一个理想:做一名能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人才的好老师。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她先教体育,又改教英语,并当了18年的班主任。2004年至今,张峰利用节假日义务辅导包括其他年级、班级甚至其他学校学生在内的500多名学生,致力改造“双困生”。课下,她把自己的家当成了“免费”补习班,把其他老师和家长管不了的学生领回家住,先后有60多名学生吃住在她家里。她用自己无数次的“俯身倾耳”“贴身呵护”让一个个“迷途的羔羊”重拾生活信心,让一个个“学困生”重燃学习兴趣,有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即将迎来32岁生日的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教师任明杰,怎么也想不到,8年前的一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竟然将他的命运紧紧地与大辛庄小学联系在了一起。来到学校后,对于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简陋的办学条件,他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真正面对这些留守儿童时,他还是没想到这些孩子会如此欠缺关爱和陪伴,孩子们脸上稚嫩的笑容坚定着他“让乡村孩子也能拥有五彩童年”的初心。课后,他开展免费辅导;课外,他带孩子们阅读、做手工、玩游戏,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2018年2月,任明杰在网上发布的文章《特岗教师生活记录》传遍全国。他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事迹被全国知晓,因此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最美乡村教师”和传播“师道力量”的好榜样。

新乡师德先进群体闪亮发光,是因为他们坚守理想,他们数年、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初心,甚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于此——这是从理想信念中迸发出的耀眼光芒。

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书写责任与信仰的师者传奇。

“只有经历过挫折或苦难,才能知道什么叫幸福。”这是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教师张锦文在3月22日座谈会上令所有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他说这句话,很有说服力。

1978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张锦文已连续在深山区工作44年。他所在的乡被辉县人称为“鬼拍石头”,曾多年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从1978年到2003年,在拍石头乡寨洼小学,他一个人教三个年级的全部课程。他家在山顶,学校却在山脚,每天在山崖绝壁的小道上攀登8公里,25年穿破了300多双千层底布鞋……这样的境况,这样的辛劳,他也从没想过放弃,因为他心里装着一句话:“要让拍石头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

同样是在辉县,一处名为“侯兆川”的山间盆地里,郭文艳的名字可能不够响亮,但“川中幼儿园”的名声在这里流传甚广。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郭文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10多年前,她毕业后结婚生子已经落户城里,成了城里人,但在一位老园长的“邀请”下,她毫不犹豫地又回到了农村。


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经济条件,造成了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难题,但这没能打倒郭文艳,反倒是激活了她身上辉县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DNA。没有课程资源?她就带着老师们做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活教育”,把乡土资源变为自然教育素材。没有种植园?她成了“不坐办公室的园长”,顶着烈日赤脚挥锄,最终开辟了几十亩的荒地做成种植园。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她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联手开办了全国第一所幼儿园附属的社区大学,不仅提高了家长们的素质素养,更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贡献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教育力量……

虽然身在城里的学校,但对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教师张宝来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他从事职业教育多年来的精神主线。从一到多,他每年都要求自己多上一门新课;从零起步,他自学家电维修只为更多实践。不怕苦、不怕累,十多年来,张宝一直冲锋在学生技能大赛辅导工作的最前线,取得诸多国家级奖项的同时,他也成了“双师型”教师和知学生、懂学生的“专家型”教师……

新乡师德先进群体亲切感人,是因为他们都从艰难困苦中走来,却用自己身上的冲劲儿、干劲儿,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挫折与苦难中擦得更亮——这是从理想信念中迸发出的蓬勃力量。

他们为民情深、以国为家,唱响担当与奉献的时代之歌。

“同学们,你们的眼界千万不能停留在河南或者国内这个小圈子里,一定要放眼世界,立志做一个世界级的育种家。”这是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对学生最常说的话。

“我们要让中国人的碗里盛满中国粮,把中国人的粮袋子抓在自己手里,这就需要我们农业科学家不断努力奋斗。”这是茹振钢对同事们最常说的话。

“要让中原仓满粮,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香。”这是采访中茹振钢令记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话里话外,茹振钢的身上透露着一位农业科学家最朴素的情怀——以国为家,以天下为己任——深深的家国情怀。他先后培育并推广的“百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3亿多亩,创直接增产效益260多亿元,为我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次次推陈出新,茹振钢用科技创新推动着中国农业不断发展。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他说:“我非常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不仅要做好自己的育种科研,更要落实好党的任务,团结带领更多的干部群众一道强国筑梦。”

10年前,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余国庆带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满腔热情,远赴2000公里外的新疆哈密开展援疆工作。2015年,援疆工作3年期满之后,他依然坚持继续援疆。2020年至今,他再度援疆。生活的枯燥与视野的单调,再加上远离亲朋挚友,对任何一个援疆干部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援疆期间,他尽己所能地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师生的民族团结工作等做出努力,帮助援助学校再上新台阶。被问及为什么会坚持这么久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他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只是尽己所能地走到了能奉献祖国的最远的地方。”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先生介绍自己的时候,常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实习老师。但他的成绩并不普通——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所带学生先后获全国、全省数控技能赛事第一名数十次,数十名学生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还有30多名学生因比赛成绩优异而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航空航天研究所。在他的心里,教书育人,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职教力量。

新乡市第一中学教师王三朝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与另外两位老师曾远程援助了一位武汉方舱女生,并创造了一段“我在黄河守望长江”的佳话,他们三位老师还被授予了“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师特别奖。这段经历让王三朝颇为难忘,他告诉记者:“做的是平凡小事,却收获如此荣誉,这是在激励我,也是在鼓舞广大教师,在任何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勇敢地站出来,挺起脊梁,为国分忧!”

新乡师德先进群体催人奋进,是因为他们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为国为家成为他们教育路上的坚定信仰——这是理想信念迸发出的精神之光。

他们只是做着自己眼中的平凡小事,但正因为平常而真实,像阳光般无声无息地温暖四方;他们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能够成为榜样,是因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超出教育范畴的积极影响。教书育人,又不止于此。这,正是新乡师德先进群体身上凸显的信念之力。

(原载于《教育时报》4月1日四版)

篇三.扎实学识:学为人师的根基

【走近新乡师德先进群体】

他们坚守乡村,用过硬的教学能力助推乡村教育振兴。

在辉县市群山环绕的侯兆川盆地,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郭文艳是附近乡村的名人,她创办的“川中社区大学”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平台。

作为一名乡村幼儿园园长,郭文艳和她的幼儿园一度面临教育理念落后、办学资源紧缺、教具学具匮乏等状况,但她带领全体教师遵循规律、回归朴素,一步步构建起了适合幼儿发展的生态教育园本课程体系。

“与城市幼儿园相比,乡村幼儿园虽然缺乏现成可用的资源,但是山间田野、河道密林随处可见的植物,以及乡土文化、农耕技术、四季变化等,都是孩子体验、学习、成长的独特而优质的课程资源。”郭文艳说。就这样,郭文艳带领老师们坚持采用参与式、体验式、实践式的学习方式,打造“自然教育”课堂,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整个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都有了更新,教育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同样是在辉县市山村教学的张锦文,执教40余年来,始终不忘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之初,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张锦文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订阅教学参考资料,边教边自学。一节课,他会准备多个教案,一个效果不好,就用另一个。钻研教学,成了他最大的爱好。集近40年的小学数学课改经验,2015年,他所著的《生活化快乐教学》一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了教育部、省、市、县领导,以及众多教育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在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任教的任明杰,是一位年轻的特岗教师。刚到学校时,深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他,主动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同时自己也潜心钻研教学技巧。身处村小,他常以读书提升自己,所以他的专业成长很快。他喜欢读于永正的《我怎样教语文》,以及《正面管教》《心理抚养》《苏东坡传》《辛弃疾传》等心理学、文史类书籍。作为班主任,他积极学习班级管理经验,以其丰富的一线经验和理论基础,以赛促学。通过层层遴选,他的班级管理案例入选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他还成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讲师。

张峰是新乡县大召营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面对学生基础薄弱、底子差的状况,张峰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她可以将有些枯燥的英语课上得趣味横生,将复杂的知识点讲得浅显易懂。为了教好学生,她还安排学生晚上、周末到自己家学习。有些孩子英语底子好,但其他科目较差,为了辅导好他们,张峰也自我加压,除了研究英语教学,还研究其他学科的教学。“张老师是英语老师,除了英语,化学、数学等学科也能辅导,把孩子交给张老师,我们放心。”接受记者采访时,学生家长马振江说。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新乡师德先进群体的4位乡村学校教师,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教学能力,为孩子的成长成才筑起了基石,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乡村,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也为乡村教育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他们拓宽视野,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不断前行。

在新乡市第一中学数学教师王三朝的课堂上,你很难看到有学生低头分神的情况。他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听得懂、跟得上。王三朝还乐于搜集数学趣味知识,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他一直关注着基础数学的新发展,站在学科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最喜欢上王老师的课了!上王老师的课,我们想不爱上数学都难。”王三朝的学生彭耀怡告诉记者。

同样是数学老师,在获嘉县第一中学任教的王清香,是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任教多年来,她凭借着扎实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所教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作为一名老教师,她教学经验丰富,方法独到。她指导年轻的数学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还帮助年轻的班主任解决班级疑难杂症。如今,她所培养的年轻班主任、指导的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的骨干。

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教师张宝,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双师”型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为了能让自己快速成长,张宝每年都主动要求上一门新课,十多年来,他几乎把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了个遍,在学校评教评学中多次名列前茅。


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职校教师,张宝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家电维修技术,并免费为同事维修家电。每次实训课,张宝都会自己先进行操作,然后再给学生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张宝总会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应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不一样的惊喜与体验。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宝说:“身为一名中职教师,就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两手抓,要学会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优秀职校学子。”

现在正在新疆哈密开始自己第二次援疆支教工作的余国庆,是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地理教师。2013年刚到新疆时,他就和其他援疆教师一直在努力改变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的教育生态。在教学上,余国庆把河南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疆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余国庆作为红星高级中学教研室负责人,深知肩上担子之重。为了改变红星高级中学落后的教研现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他走访了多所疆内名校,结合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导学自主教学”和红星高级中学的“68686”教学,推出了“探究式教学法”,加快受援地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在城市学校任教的他们,凭借着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在行动中做教育,在行动中做研究,让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也让自己的课堂成了智慧课堂,引领学生不断前行。

他们情系高教,用精湛的专业技能指导青年成长成才。

作为享誉全国的“百农”系列小麦的“总工程师”,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在三尺讲台上,治学严谨、充满激情,语言风趣、幽默,让学生愿意听,乐于听;走进实验室、试验田里,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从教40年多来,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茹振钢从未放松科学研究,先后培育出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百农4199等10多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亿多亩,增产效益400多亿元,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如今,已经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的茹振钢,将自己的心力全部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他打造出的老中青三代结合的科研队伍,让茹振钢满怀信心。

“当整个车间告别白天的喧嚣,这间隔间的主人——刘先生便开始了他的挑灯夜战。”接受记者采访时,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郝志敏告诉记者,刘先生喜欢钻研是出了名的。

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刘先生始终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他常常晚上自学软件,有时候整夜都不睡,第二天揉揉酸涩的眼睛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他伴着星光梳理实训操作技巧,只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上手实操。“看到我教的学生通过全国数控大赛拿到优异的成绩,一个个找到了好的工作岗位,我就感到非常自豪。”刘先生说。

在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彩琴看来,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分享生活阅历、个人体验、回味感悟的过程,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作为师范大学的教师,她不仅关注师范生教育,更关注教师教育。多年来,她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她倡导的“观课议课、案例教学、同课异构”等培训课程帮助无数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水平。王彩琴凭着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赢得了师范生和广大在职教师的广泛赞誉。

同样是河南师范大学教师的刘安娜一直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相长”是最理想的职业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共赢发展,才是教师应追求的终极目标。她在执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突破自我;一方面不遗余力帮助学生发展,努力实现师生共赢。从教以来,她多次获得省、校级讲课比赛第一名。学生也十分喜爱这个专业知识扎实、讲课别有一番趣味的老师。

在新乡这片热土上,他们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资源优势,扎根三尺讲台,以扎实的知识功底、勤勉的教学态度、精湛的专业技能,为新乡乃至全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更为新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学为人师,知识为根。新乡师德先进群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夯实学为人师的根基,也在不断为学生筑牢人生之基。

(原载于《教育时报》4月22日四版)

篇四.仁爱之心:立德树人的支点

【走进新乡师德先进群体】

他们践行,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如果没有遇到张老师,没有吃住在老师家,或许我现在会在监狱里了!初中这3年的时间改变了我的人生。”作为新乡县大召营中学教师张峰担任班主任后所带的第一届学生,如今,提起自己的恩师,董颜峰总有道不完的感谢。

初中时,练过武术的董彦峰,不仅成绩差,还很捣蛋,曾经打得同学耳膜穿孔。张峰带着受伤的同学去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随后,在经过两人两个半小时的谈心后,董颜峰哭了,张峰也哭了。谈心中,张峰的执着让董颜峰感动,一句“你不能成为一个文盲,更不能成为流氓”也真正地触动了董彦峰,让他永记在心。


面对班里这群自我约束力极差的学生,张峰有了一个念头: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来,既照顾这些留守学生的生活,也能更好地督促和辅导他们学习。于是,董彦峰、王景轩等7名同学住到了张峰家里。

17年来,张峰开办的这个免费家庭学习班,先后辅导了500多名学生,光是吃住在家的学生就有60多名。按每周20个小时、寒暑假每天8小时按40天计算,17年间,她业余辅导学生近2万个小时。

揪揪耳朵、揉揉脸,拿过他的手机拍照,围着他又欢呼又跑……课间,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教师任明杰的学生总是跟他玩儿得很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可能还会觉得学生跟他玩儿得有点过。但此时的任明杰,总是一脸平静,甚至还面带笑意。“在与小学生的相处中,你要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才能与他们更好相处。”这是任明杰受欢迎的秘密。

严爱相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学生“亲其师”,更要让学生“信其道”。在任明杰看来,课余时间,可以尽情玩耍,可以毫无顾忌,但在课堂上,如果有人违反了事先约定好的规矩,施行惩罚措施他也会毫不留情。就是这样的严爱相济,让他既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又保持了老师的威严。而碰上了特殊的学生,任明杰又能因材施教,制订特别的方案,并用自己春风化雨般的呵护与陪伴,让性格、心理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孩子尽快成长。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的张宝知道,他面对的学生是一些与同年纪的其他学校学生“不太相同的叶子”,学生来中职学校就读,自卑心本就重。因此,他有了一个目标:所教学生即使无法走进更高学府,也可以凭借掌握的实用技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为此,他尽全力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在比赛中磨练技术……张宝说,他愿意用自己的一些付出,让这些孩子找到方向,为他们的未来点一盏微弱的灯、搭一步前行的梯。

在河南科技学院教师茹振钢看来,仁爱之心最基本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引导每一个学生朝着适合他的方向发展。他说,学生就像一个“X”——代表着会有无限可能。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他总是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不管学生有着怎样的发展,他都自信满满,因为他相信,他培养出的学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我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永远都在鼓励学生要勇于突破,在全新层面上开展发明创造,创造我们的未来。”

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新乡师德先进群体的老师们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付出精力、时间、金钱,用尊重、理解、宽容对待学生,用自己的一颗仁爱之心真正实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们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与担当,要用心用爱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有爱才有责任。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余国庆把这份责任带到了天山脚下,让这份责任体现在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余国庆说:“当老师,在河南是教学,在哈密同样是教学,本质是一样的。不能环境变了,你就教不好了,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高级教师,余国庆连续两年承担“河南援疆实验班”文科班的教学任务——这份责任很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他坚持每节课提前5分钟进班,一是引导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二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同时,每天的晚自习,他没事就往班里跑,找学生谈话谈心,指导学生学法,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课余时间,他都用来与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疑难问题,甚至还自掏腰包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切,都源于教师的这份责任。


三个班的数学课,同时担任高三班主任,还要抓年级教学,获嘉县第一中学教师王清香一个人就承担了三个人的工作量,不仅不嫌苦叫累,而且还摸索出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管理风格,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但学生喜欢她的原因却并不是完全因为她的教学与管理:学生生病,她帮他们求医熬药;学生生活费不够,她无私解囊;学生的衣服破了,她帮他们缝补;学生有了进步,她自己买奖品奖励他们……她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香妈妈”。

老师的责任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从学校的一方小小舞台到“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的演播大厅,再到全国学前教育论坛的讲台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领奖台,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郭文艳登上的舞台越来越大,等级越来越高,但最初,她的责任心就已有千斤重——乡村教育资源缺失,她没有坐等支援,而是用乡土资源开发课程;乡村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她就把家长引领到科学教育孩子的大道上来;太多的家长和村民需要丰富精神世界,她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幼儿园附属的社区大学……

当问及是什么支撑她为教育、为乡村做了这么多。她莞尔一笑,回答道:“既然当了老师,就把老师这份工作给做好呗!这是咱的责任,咱不去做,谁做呢?”这背后,是她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爱,是对每一位孩子无限的爱,是对乡村教育执着的爱。

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教师才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使命感。新乡师德先进群体正是闪烁着爱的光芒,才有了在学生需要时就能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才让他们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


他们坚持,不做只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技术能手……这些重量级称号的得主是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先生,一个曾因高考落榜而心灰意冷的少年。“高考落榜后,我就到技校学习,我的班主任李泓老师看出了我的心事,她鼓励我要发愤图强,再战高考。”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刘先生5个月未归家,最终考入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他认为,当初要是没有班主任的谆谆教导,自己的人生一定不会有如此转变。如今,刘先生也身为人师,他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没有什么不可能!职业教育也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2018年,在刘先生的带领之下,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一举夺得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两项冠军。这项行业顶尖的赛事,14年来从未有河南团队问鼎。“让更多学生的人生能够有所改变,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一位先生最开心、最幸福的事情。”刘先生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新乡市第一中学教师王三朝发挥自己作为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优势,迅速组织工作室成员,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四个方面,开发了“战疫系列班会课件”18篇,利用疫情这个特殊教材,努力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引导学校师生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与人民共命运、和时代同步伐。


课堂之上,河南师范大学教师刘安娜是学生的良师;课堂之下,她是学生的益友——她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用真诚让学生表达自己隐藏的感受。在刘安娜看来,现在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与他们在生活、职业选择上的困惑问题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也很重要。她对学生的爱,让学生看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无限可能,“师从刘安娜4年,决心从教40年”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内心的真实写照。

同在河南师范大学任教的王彩琴是一个努力把“大先生”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的人。她心里很清楚:面前的一拨拨学生,在将来都是要做中小学老师的,所以她必须要给学生做出个样子来给他们当榜样——做教育不是苦巴巴的,而是幸福的,要学会从幸福的追求者成长为幸福的创造者。只有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人民教师才能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感知幸福、创造幸福、收获幸福,并为之奉献终生。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新乡师德先进群体在各自岗位上持续耕耘、修炼自身、各显身手,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教育风格,将仁爱之心传递给学生,并努力让爱成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正是有了以新乡师德先进群体为代表的无数优秀教师,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关闭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邮政编码:450046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99-2018 版权所有